貿易摩擦陰影下,美國中餐廳的日子還好過嗎?
2019-06-25 20:30:49
重慶火鍋底料批發,重慶火鍋底料廠,火鍋店專用底料,重慶火鍋底料,重慶振業食品廠
貿易摩擦陰影下美中餐廳的日子還好過嗎?重慶老火鍋底料的做法,正宗重慶火鍋底料牌子都有哪些?告訴你火鍋底料哪個牌子好吃和最好吃的火鍋底料排行?到不如直接告訴你重慶火鍋底料生產企業?這樣可以追根溯源
中美經貿摩擦已近一年,近期,美國政府變本加厲,把對2000億中國商品的進口關稅由10%提升至25%。對華進口關稅的大幅提升,深深傷害了依靠進口中國商品做生意的美國商家,包括全國約3.8萬家中餐廳。
近日,數位在美中餐業者都對記者表示,無論食材,還是餐廳裝修用的建材,價格漲幅大多在25%左右。這種巧合被業內人士謔稱為“四分之一痛”——大家甘苦自知,惟盼經貿摩擦早日結束。
親歷“四分之一痛”的中餐業者
來自河北的趙女士英文名叫Lily,在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從事餐飲業已有十余年時間,對當地中餐業者的苦辣酸甜如數家珍。
去年,她準備定制14組櫥柜,承包商報價5000美元,并說明材料大多來自中國。她覺得有些貴,就把這事放下了。最近,她再度想起這事,一詢價,發現同樣的材料和手工,價格卻漲了1500美元。
2019年2月5日,中國農歷己亥年大年初一,泰國曼谷耀華叻路唐人街人山人海,喜氣洋洋,眾多市民和游客涌入這里歡慶中國春節。中新社記者 王國安 攝
“你看,這不就是‘四分之一痛’嘛!其實最近無論中國醬油還是中國瓷磚或大理石臺面,差不多都是這么一個漲幅,而空調漲得最兇,零部件多數來自中國,過去一年中不斷漲價,累計起來每臺幾乎漲了1000美元。”趙女士一邊說,一邊擺手,滿臉無奈。
來自陜西的王先生英文名叫Samuel,在賓西法尼亞州的最大城市費城開有兩家中餐廳,主打中國北方面食。
記者從下午三點開始在店內采訪,中午的高峰用餐時段已過,但即便如此,還是陸續來了五、六撥客人,有黑人,有白人,也有華人。
王先生自己是廚師出身,所以對廚房用料非常講究,生怕被客人挑剔味道不正宗。他說,來自中國大陸的食材占到餐廳所有食材的30%左右,去年經貿摩擦剛剛開始時有一次較為廣泛的食材漲價。
王先生在自家餐館后廚。
而自今年2、3月份以來,餐廳用到的幾乎所有中國商品都在漲價,漲幅不一,平均25%左右,所以餐廳經營受到的沖擊可想而知。
例如,辣椒干每箱漲價5美元,24聽裝海南椰汁每箱漲價5美元,長春香米50磅一袋漲價4美元,鎮江香醋每箱漲價3美元,王老吉每箱漲價1美元,用于送外賣的中國造塑料餐盒漲幅較低,在10%左右,還算容易接受。
更為嚴重的問題是,食材漲價的趨勢還在持續,甚至還會因為海關手續問題斷貨。至于來自中國的建材,價格更是不穩定,有時甚至同一天的上、下午都不是一個價。
2016年2月,人們經過美國紐約法拉盛中國城一處掛著金猴掛飾的禮品店。新華社記者王雷 攝
盡管市場波動較大,但王先生是個實誠人,餐廳開了6年多,近兩年都沒漲菜價,而行業規矩是每半年漲一次菜價。
他表示,在美國做中餐很難,不能說原材料漲價,餐廳的菜就漲價,這樣怕把客人嚇跑,所以他只能自己先把原料漲價的壓力承擔了,等到合適的機會再漲菜價。
他的另一個憂慮是,由于中美經貿摩擦和美國政府收緊移民及留學生政策,最近一段時間,中國顧客數量減少了大約一半,首先是來吃飯的留學生少了,其次是中國游客也少了;以前到了周末,每天都能有個七、八拔中國客人,現在有兩、三桌就不錯了。
他說:“貿易戰直接影響到的還是我們平民百姓。作為商家來說,原材料越便宜越好,希望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早日結束。如果這樣持續下去的話,對于我們餐飲業和別的行業來說,都會受到沖擊,而廣大消費者受的傷害是最大的。”

王先生在自家餐館門口。
抱團取暖的供貨商
祖籍山東的楊先生和自己的父親在美國多地經營連鎖超市。附近的中餐廳很多都從他這里進貨,包括來自中國的醬油、醋、醬豆腐、米粉、海鮮干貨等食材。
作為中餐廳的上游供貨商,超市價格變動與餐廳運營息息相關。楊先生說,所幸的是,作為超市的上游供貨商,批發商采取了“榮辱與共”的策略:首先通知超市,來自中國的商品要普遍上調價格,然后每月上漲3%到5%,連續調漲半年左右,累計起來,總漲幅也在25%上下。
對于這種漲價方式,楊先生解釋道:“我們休戚與共、抱團取暖,批發商沒有一次性大漲,而是分月小漲,等于是和超市一起分擔了壓力,中餐廳的壓力也就沒那么大了。”
“另外,批發商也還在觀察目前中美經貿摩擦的動向,所以,采取漸進式漲價的方式,可以保證大家進退自如。”
印尼首都雅加達唐人街上的水果商鋪。
開中餐館的美國人也遭了殃
紐約州紐約市的艾瑞艾麗·哈斯波爾和丈夫對中餐有著共同的興趣和愛好。經過長時間籌備,他們在今年4月于曼哈頓下城區開了一家名為“幸運小李”的中餐廳,招牌是低油、無糖的“健康中餐”。
因為餐廳剛剛開業不久,所以哈斯波爾還沒有感覺到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沖擊,但在裝修餐廳過程中,承包商在結賬時提醒她,很多建筑材料來自中國,他們一邊裝修,一邊買材料,材料不斷漲價,“這和美國對中國商品加稅有關”。
這是在位于美國紐約的“傾城”餐廳拍攝的吧臺和餐廳名片。 新華社記者王迎 攝
這個前奏加劇了她對未來的擔憂,因為如果中美經貿摩擦持續下去,食料或原料漲價總會沖擊到餐廳的運營。記者問她,如果真的是這樣,餐廳該怎么辦?她停頓片刻,說:“我們支持和平,也支持其他國家,支持他們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