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嘉賓云集!2023中國餐飲產業峰會成功舉辦
2023-03-31 19:41:00
重慶火鍋底料批發,重慶火鍋底料廠,火鍋店專用底料,重慶火鍋底料,重慶振業食品廠
閉門晚宴、第三屆中國餐飲產業紅牛獎等多個版塊內容,吸引了知名餐飲品牌創始人、投資人、產業鏈專業人士、行業專家及2000+餐飲精英共襄盛舉。
峰會現場,多位嘉賓圍繞餐飲經營、供應鏈建設、預制菜以及短視頻運營等方面進行深度探討,期間還召開了2023中國餐飲品牌節發布會,發布了《2023中國餐飲產業生態白皮書》,舉辦了“第三屆中國餐飲產業紅牛獎盛典”頒獎,精彩紛呈。
復蘇大基調下,要守住餐飲業的底層邏輯,無懼競爭
今年一季度,餐飲消費開始穩步回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餐飲收入同比增長9.2%。2023年,餐飲業復蘇已經成為大的基調。
對此,美團龍珠創始合伙人朱擁華預測,如果未來2-3年內的經濟走勢仍像今年一季度這樣呈現持續增長態勢,那么餐飲業有希望恢復到2016—2017年時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行業復蘇的同時,餐飲產業鏈條上的相關企業也迎來了新的挑戰。變數之下,餐飲人該如何應對?
潤米咨詢創始人劉潤表示,無論環境怎么變化,餐飲業發展的底層邏輯是不變的。在他看來,餐飲業是一個正態分布的行業,企業可以朝著總成本領先、差異化以及聚焦三個方向發展。
同時,劉潤也提醒,能不能守住利潤,如何提高競爭壁壘,是餐企需要時刻思考的,對餐企而言,未來可以考慮從專利保護、提升管理、形成規模效應、建立品牌、把握消費習慣等幾個方面構筑起護城河。
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對餐飲業的競爭也深有感觸,他表示,競爭是時刻存在的,關鍵是企業自身要決定好走哪條路。“有不少人斷言科技的發展、食品工業化的成熟會搶走餐飲人的飯碗,但本質上科技進步對于餐飲并沒有特別大的威脅,餐飲的本質是一種‘體感消費’,任何時候都不會被機器完全取代,因此,餐飲人無需恐懼科技、恐懼競爭。”吳國平強調道。
徐記海鮮創始人徐國華則認為,餐飲品牌想要發展就要把自己的優勢、特色發揮出來,明確自己的品牌定位并做深做透,推動行業形成良性競爭。
線上經營布局,有助于企業增加品牌收益、銷售收益
過去幾年,考慮到線下經營環境的復雜多變,越來越多商家開始拓展線上渠道,期望通過線上多種渠道的布局來增加品牌收益、銷售收益,力求突圍,找到新的增長點。
正如抖音生活服務餐飲行業營銷策略負責人符娜所說,在高速增長的平臺業務,流量、用戶消費等紅利明顯的背景下,餐飲業布局抖音等線上平臺正逐漸成為新的趨勢。
據符娜透露,如今抖音生活服務也已覆蓋370+個城市,合作門店超過200萬,百萬GMV商家直播間數量超800個。
藍海集團黨委書記安英表示,企業管理者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打造個人IP,通過一道菜、一個餐館、一個故事或是一個瞬間,就可能引爆自媒體,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聲量。
在短視頻平臺之外,電商平臺也成了餐飲企業布局線上的重要渠道。
豐收蟹莊創始人、上海海派菜文化研究院院長傅駿直言,規模較大的餐飲企業最終都會走向“產品零售化”,有意做零售的餐企可以將線下門店作為流量入口,在現有的電商平臺基礎設施上搭建線上門店,如此獲得的利潤空間將比較可觀。
針對線上經營,蔡林記董事長張緒明也建議,企業如果有能力,可以多借力于一些線上平臺,在他看來,只要運用得當,線上外賣、電商、社區團購等都可以成為經營的有力抓手。
產業水大魚大,有望跑出不同基因和特征的供應鏈巨頭
近年來,越來越多餐飲供應鏈企業走到了臺前,餐飲企業與供應鏈企業之間應該保持怎樣的關系?
在申唐產業董事長、九眼橋品牌創始人唐申看來,除了商業模式之外,餐企最需要重視的就是供應鏈。過去幾年,部分餐飲企業能夠飛速發展很多也是因為其創始人具有領先的供應鏈思維。
大 龍燚火鍋創始人、遠方云天&辣海創始人柳鷙也表示,供應鏈建設是餐企做強做大的關鍵,當前端的運營系統足夠成熟,后端的供應鏈也足夠強大時,品牌才能進一步發展壯大。
良之隆董事長朱長良則強調,如今餐飲標準化程度越來越高了,既要出餐快,還要食材更可靠、出品更精細,想要同時滿足這些需求,并且獲得更高效益,沒有強大的供應鏈體系很難做到。
對于餐飲供應鏈未來的發展,聚慧餐調董事長茍中軍直言,“中國餐飲業是五萬億元以上的市場,是一個水大魚多的行業。如今,餐飲市場越來越重視供應鏈,這其實是中國工業化逐漸走向餐飲端的表現。在如此龐大的餐飲市場下,未來必定會誕生出有著不同基因和特征的供應鏈企業。”
可以看到,餐飲供應鏈的重要性基本已成為行業共識。那么,餐飲企業該如何選擇供應商?
唐申建議,餐飲企業要分門別類地篩選供應商,并劃分層級進行管理,至少要設置三層,第一層是戰略合作供應商,這類供應商要能提供別的供應商所不具備的信息和幫助;第二層是重要供應商,這類供應商有可能向上發展成戰略供應商;第三層則是一般供應商。
優秀的供應鏈企業又應該具備哪些特點呢?千味央廚董事長孫劍表示,伴隨餐飲市場的蓬勃發展,供應鏈企業需要更加深入洞察餐飲領域的需求,找到合適自己的路線,不斷提升解決方案與客戶需求的匹配度,才有可能抓住市場機遇,獲得增長。
預制菜還有廣闊發展前景,但可能不適合餐飲企業
近年來預制菜的火爆有目共睹,但該領域能跑出大品牌嗎?預制菜賽道未來發展前景幾何……當下很多餐飲人對于預制菜的發展還有不小的困惑。
中信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首席分析師薛緣認為,預制菜能否成長出大企業,由上游供應成熟度、下游餐飲行業連鎖化率、飲食文化、塑造產品壁壘難度等因素共同決定。
“我們要先形成每個細分領域中的龍頭企業,未來才可能像美國的Sysco一樣,形成一個跨品類整合不同領域的巨頭企業。”薛緣強調,大單品可能是中國預制菜企業有別于美國、日本模式的發展路徑。
IPCR預制菜研究院發起人周鵬邦也表示,伴隨著中國連鎖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預制菜還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與此同時,預制菜行業未來將逐漸向渠道強勢化、品牌聯名化、產品細分化、營銷聯合化四個方向發展。
另外,周鵬邦也強調,2023年預制菜行業的競爭將加劇,預制菜企業需要持續開發新市場、開拓新渠道和研發新產品,適應消費市場的變化,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長期來看,產品依然是預制菜發展的核心。
預制菜的火熱已不言而喻,但對于餐飲企業而言,做預制菜是否有前景呢?
對此木屋燒烤創始人隋政軍表示,預制菜和餐飲是兩個不一樣的賽道,預制菜有前景,但不是餐飲人該做的事。“餐飲烹飪是一門藝術,藝術就要有自己的特點、特色。而預制菜是工業品,是標品。餐飲企業做工業品,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己卷自己。”隋政軍說道。
餐飲連鎖化發展是必然趨勢,未來更加考驗企業的綜合實力
近年來,中國餐飲市場連鎖化進程不斷加速。美團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1年,中國餐飲市場連鎖化率從13%提高到了18%,兩年增長了5個百分點。而在餐飲行業規模化、連鎖化趨勢愈加明顯的背后,餐飲品牌面臨的實際難題并不少。
巴比食品董事長劉會平認為,餐飲企業連鎖規模化發展更考驗企業的綜合實力。在他看來,餐飲業連鎖化發展是必然趨勢,而連鎖化、規模化發展最后比拼的是企業全方位的能力,包括供應鏈整合能力、品牌營銷能力、產品研發能力、數字化能力等多個方面。
單就數字化能力方面,飛書消費&零售行業負責人鄭怡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她看來,目前連鎖餐企想要實現更好的門店管理,提升不同部門的溝通效率,提升企業內部的組織協調能力,使用數字化的工具必不可少。
對于數字化的重要性,數位大數據副總裁楊飛也深有體會。他表示,眼下餐飲品牌在拓店上的數字化意識在逐漸增強,基于此,數位拓店云上線了“商圈分析”“鋪位評估”等功能,為餐飲品牌提供全?命周期的拓店數字化服務,提升開店成功率,縮短開店周期,降低拓店管理成本。
絕味食品董事王震國從資本的角度也對餐飲品牌的規模擴張給出了建議,他強調,未來5到10年,擁抱資本、善于利用資本的企業會迎來更大的發展。另外,企業家也要形成“價值驅動”的經營理念,要加大數字化的建設,加強合規的程度,也要有前瞻性的思維。
具體到品類而言,蛙來噠聯合創始人羅清講到,像正餐是很難實現規模化發展的,因為后廚加工的工藝以及涉及的產品和原材料都比較復雜。而蛙來噠整體業態屬于正餐,卻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突破400家門店,主要得益于對蛙品類的聚焦。
肥肥蝦莊創始人、武漢餐飲協會副會長柴標則表示,小龍蝦品類難以實現規模化發展,因為小龍蝦是節令性產品,供應鏈不穩定。
- 上一篇:餐飲行業發展變化要理清四個底層邏輯
- 下一篇:抵制餐飲浪費 文明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