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火鍋底料廠】“史上最牛軍改”塑造軍隊未來
“習主席帶領我們強軍”系列網評之四
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的。
——習近平
“史上最牛軍改”塑造軍隊未來
■吳一一 栗瑞義
“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習近平在天安門城樓向世界莊嚴宣告。
一時間,“史上最牛軍改”成為網絡熱詞。
“史上最牛軍改”來了!一刀砍下,“四總部”木有了!七大軍區木有了!“大陸軍”木有了!
“史上最牛軍改”來了!“二炮”改為“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華麗登場!
“史上最牛軍改”來了!大精簡、大優化、大調整、大移防……
“史上最牛軍改”,何嘗不隱喻著這支軍隊的“最牛未來”!
2017年7月30日上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在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部隊并發表重要講話。這是習近平乘車檢閱部隊。解放軍報記者周朝榮攝
(一)
我們的隊伍永遠向太陽。解放軍報記者 柳軍 攝
改革的雷電,總是在歷史的風雨中孕育。
2014年6月9日,習近平在一次座談會上談甲午,“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具有特殊的含義,在我國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義。”
的確,近200年的中國近現代史,幾乎每個甲午都與一場重大改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1834年,甲午。那一年,英國貴族、海軍高級將領律勞卑出任駐華商務監督,為保護鴉片貿易,率英艦強闖廣州、虎門,中英軍隊交火,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前奏。隨后,中國國門被大炮轟開,被迫開啟近代化之路,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開始,“師夷長技以制夷”幾成共識,堅船利炮讓北洋水師一度在各項參數上雄踞亞洲第一。
1894年,甲午。那一年,黃海的驚濤駭浪中,中日海軍激戰5小時,北洋艦隊損失“致遠”“經遠”“超勇”“揚威”“廣甲”5艘軍艦,死傷官兵千余人。洋務運動也在這黃海海戰的如血殘陽中宣告失敗。此役作為導火索之一,引發了戊戌變法,以及后來的編練新軍、憲政,還有“辛亥革命”。
1954年,甲午。剛在朝鮮戰場上,把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打回談判桌的中國軍隊,目光轉向正規化建設,一系列重大改革論證醞釀,涉及軍銜制、編制體制調整和武裝力量各項規章制度條令條例的制定和完善。由此,人民軍隊開始向諸軍兵種合成轉變。
2014年3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李剛 攝
2014年,又是一個甲午。習近平指出,“勿忘國恥,知恥近乎勇。我們一定要總結血的教訓。”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剜心之痛”,讓習近平對于推進軍隊改革、建設強大軍隊如此期待。
這個世界并不太平。各種上躥下跳,各種推墻松土,各種暴恐分裂……越走近世界舞臺中心,越接近復興夢想,就越需要一支強大軍隊來支撐。
改革的要義是強筋骨、通血脈、消臃腫,讓戰斗力要素聚指成拳,迸發活力。(資料圖)
有的人希望中國尤其中國軍隊的建設步伐慢下來,再慢下來,最好停滯。但西方各主要國家針對新形態戰爭的軍事轉型卻緊鑼密鼓。美軍推進“二次轉型”,堅信“奪取作戰空間控制權的不是炮彈和子彈,而是比特和字節”。俄軍推進“新面貌”軍事改革,英、法、日、德、印等國軍事改革也一刻不曾停歇。
新軍事革命的時代就像一個高速轉動的圓盤,如果不迎難而上,在新的“制權”大戰中后來居上靠近圓盤的中心,或者無動于衷游離于圓盤的邊緣,一不小心就會被甩下去,瞬間出局!而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如掙之不脫的“三大鎖鏈”,束縛著中國軍隊奔向世界一流的腳步。
這場改革,我們退無可退。
(二)
戰塵起,黃沙揚,飛沙走石赴戰場。解放軍報記者 柳軍攝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于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在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解放軍報記者 馮凱旋攝
2015年11月24日,北京瑞雪初霽。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京西賓館召開,習近平發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行動號令: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當中國“史上最牛軍改”的大幕徐徐拉開,全世界為之驚嘆。
——改革從“頭”改起。改革最先動刀子的地方,是總部;最先精簡整編的單位,是領率機關。從2015年12月31日開始,短短一個月,成立了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調整組建了軍委機關15個職能部門,職權劃分更加科學合理,在精兵簡政、解決“頭重尾巴長”等問題上邁出實質性步伐。改革首戰一舉定乾坤。“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立起人民軍隊新體制的“四梁八柱”。
2016年4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軍委聯指總指揮習近平到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視察,代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向軍委和戰區兩級聯指中心全體指戰員致以誠摯問候。這是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解放軍報記者 周朝榮攝
——改革以“戰”牽引。七大軍區謝幕,五大戰區登場,中國軍隊從此進入“戰區時代”。軍委、戰區兩級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建立健全,構建起平戰一體、常態運行、專司主營、精干高效的戰略戰役指揮體系。2016年4月20日,一身迷彩的習近平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首次以“軍委聯指總指揮”的身份坐在總指揮席,視頻連線5個戰區聯指中心。有媒體評論:一旦中國有戰事,習近平和中央軍委將在此決戰決勝。
新成立的戰區機關,軍裝不再是清一色,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橄欖綠、天空藍、浪花白,林地迷彩、荒漠迷彩、海洋迷彩……來自各軍種的軍人在聯合參謀部研判軍情。(資料圖)
——改革從“新”開始。陸軍領導機構和火箭軍成立,嶄新的戰略支援部隊和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亮相。穿上新軍裝,戴上新臂章,理念也進入新時代。陸軍領導機構成立,標志著“大陸軍”的結束;從“第二炮兵”到“火箭軍”,不僅僅是名稱變化,更是地位作用、使命任務、作戰方式的轉變;部隊的新構成,意味著新型作戰力量建設加速發展、一體發展。
攝改革之路層巒疊嶂,關山重重,必須踏平坎坷,闖關奪隘。(資料圖)
——改革向“下”延伸。“脖子以上的改革”剛剛結束,“脖子以下的改革”順勢推進。調整優化結構,發展新型作戰力量,理順重大比例關系,壓減數量規模,陸軍原18個集團軍調整組建為13個集團軍,全面啟用新番號……今年4月18日,習近平接見全軍新調整組建的84個軍級單位主官并對各單位發布訓令。從東海之濱到西部邊陲,從白山黑水到南國密林,這些伴隨著改革而生的新單位,猶如碳原子重新排列組合可以讓石墨變成金剛石,在聚合與裂變中重塑再造著這支軍隊。
一家外媒這樣描述中國軍隊改革:“解放軍將變得更有效、更具戰斗力和更精悍。”
改革啟動以來,全軍團以上建制單位機關減少1000多個,非戰斗機構現役員額壓減一半,軍官數量減少30%;幾十支部隊移防部署,三天之內開拔;數百名將軍調整崗位,接到命令當天即去報到……
(三)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現場。特約記者 劉應華 攝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重點在一個“深”字上。
習近平曾這樣比喻全面深化改革:“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這次改革,不同以往。它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和局部改造,而是一次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力度、深度、廣度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沒有過的,而且,沒有現成樣板可以借鑒。
這次改革,不同尋常。要解決的大都是長期積累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方案設計得科學不科學、精確不精確,直接關系改革成敗。
2017年8月24日,中國空軍戰機進行遠洋訓練。新華社發王磊攝
這是一次迎難而上的跋涉,這是一次革故鼎新的起航。
習近平曾經打過一個比方:小帆船可以在水里打轉,繞幾個彎又起來了,泰坦尼克號要是沉了,它就真是沉了。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這樣一支軍隊,在改什么、不改什么問題上要有戰略定力,決不能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
多個改革專項小組和專家咨詢組,從軍內到軍外廣泛調研,集中智慧,反復論證,改革方案前后歷經150多次調整、修改、完善……
習近平2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3次主持召開軍委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多次當面聽取有關大單位改革意見建議,親自組織研究改革重大問題。
這輪軍隊改革,對官兵的觸動前所未有。
2015年12月27日,凌晨的冀中平原,寒夜籠罩的城鎮還在沉睡,地處石家莊的一座軍營卻已經醒來。
路燈下,裝車,列隊。上千名全副武裝的官兵,齊刷刷地抬起右手,向軍旗敬禮,向這座營盤告別。
按照習主席和中央軍委命令,陸軍原第27集團軍從河北移防山西,成為全軍第一個因改革而進行部署調整的軍級單位。一年半之后,隨著新集團軍的調整組建,第27集團軍成為了歷史。
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下水。解放軍報記者 馮凱旋 攝
一聲令下,三軍景從。
這輪軍隊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十分復雜。
改革之難,難在沖破思維定勢的禁錮,突破既得利益的羈絆。無論是裁軍30萬的“轉身之痛”,還是適應新體制的“轉型之痛”,無時不在考驗著軍人的忠誠。
觀操守在利害時,見忠誠于擔當處。習近平說:“這種擔當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是沖鋒陷陣、英勇獻身,現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
新一輪國防和軍隊改革,習近平親自擔任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組長。“越是難度大,越要堅定意志、勇往直前,決不能瞻前顧后、畏首畏尾。”在習主席和軍委的推動下,許多過去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解決了,許多過去一直沒有突破的障礙突破了。
“只要全軍統一意志,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難怪國防大學防務學院一位外軍學員感慨:“中國軍改涉及面廣,是一項龐大復雜的工程。而改革得以順利推進,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強大領導力。”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1985年,中央軍委作出百萬大裁軍決策。面對精簡整編,廣大官兵服從大局,聽從指揮,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資料圖)
39年前,當中國開始改革開放時,不少人很不理解;16年前,中國加入WTO時,一些人也不認同。但時至今日,質疑之聲銷聲匿跡。
面對今日之軍改,可能也有人一葉障目產生困惑。
但,這都是暫時的。一位軍事專家說:若干年后,等大成之日回望軍改,我們會發現,今天的糾結和痛苦是多么渺小,今天的付出和犧牲是多么值得,統帥的重塑再造是多么英明!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解放軍報記者 柳軍攝
到那時,每一個經歷過這場“史上最牛軍改”的中國軍人,都可以自豪地說:我是歷史的參與者、見證者,強大的祖國、一流的軍隊是歷史給予軍改一代人的最好饋贈!